古籍翻印,我们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什么叫“‘字库级’古籍翻印”?   古籍刻本的字库级翻印  字库级古籍翻印的优点  让现代科技为中国传统文化服务  字库影印无需打字,清晰度超影印,原理  古籍字库级翻印优于影印技术详解  当代古籍翻印技术  已有影印,为何还要搞“字库级翻印”?

 

字库级古籍翻印的优点

   中国人讲究传统,迨西方发明了照相制版,胡子眉毛一把抓式的古籍翻印即为影印的天下。影印的优劣众所周知。现代桌面印刷技术的精华是采用了后描述语言(PostScrept)的计算机字库(TrueType)。但囿于通过字库达成书法的难度颇高,一直无法突破,难成实际应用。
   通用型字库不能传承中文书法,而书法对中文尤其是古籍来说,又确乎十分重要。所以,如何让古籍翻印能够达到“字库级”就很重要。现在做字网通过已经公布的两个专利技术:《CN201410745134-中文竖排古籍、书法专用字库制作方法》、《CN2016104034237-多重复字字库的制作与使用技术》,迈过了这个门槛,使得字库级翻印得以完整表现中文书法刻本样式。字库级的古籍翻印是将古籍翻印完全导入现代印刷技术,进而充分利用现代印刷技术的唯一途径。传统影印,实际上等于只用了半个现代印刷技术。只有采用了字库的技术途径,才真正实现了翻印的现代化,才能令印品进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通道。
   古籍的字库级翻印,完全可以称之为中国古籍翻印历史上的又一次革命。
   第一,中文自产生以来,就有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方向是向信息传播的科学化,这个方向要求文字的规范化,是当今各种印刷字体产生、发展的源动力;另一个发展方向是文字表现的艺术化,书法艺术是中文汉字艺术化的最高旨归。传统中文书籍印刷,刚开始刚产生时,信息传播要求居次,为追求内容最优,所以更重视汉字的艺术化、个性化、优美化。尽管我们今天将活字印刷位列中国人四大发明之一,但作为信息传播为要的活字,一直以来就不被国人所认可,关键就是其艺术性不够。尽管现代字库技术产生以来,人们下大功夫制作了不少中文字库,但ttf字库始终与汉字书法无缘。古籍的字库级翻印,解决了两者之间的矛盾。
   第二,古籍的字库级翻印,继承了该古籍的字体,无论采用什么版式排版印刷,从中传达出来的古籍韵味永存。经过折算重排,该古籍的字体与风格可用于其书籍翻印,当然也可制成通用字库供现代其他书籍使用。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古籍的价值;要知道,古籍刻本,一本一字体,古籍真真是中文字体之渊薮。现代人使用计算机,无论是书法能力还是字体制作能力较之古人都大大地退步了。中国文化是通过古籍流传下来的。古籍保存的文化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本内容,可通过txt文档传播,另一个是其美术内容,这对当今生活依旧有巨大存在意义,对古籍的这一部分内容,只能以ttf字库形式继承与传播。可惜的是我们从前一直没有重视。
   第三,古籍的字库级翻印,通过字体,可以方便地对古籍残损字符进行修补。传世古籍并非都保存完好。有翻印价值古籍中很多保存品质有问题,或因残损、讹错、质地变化等需要修补而不宜直接翻印,必须进行系统处理后才可翻印。影印即便想这样处理,也因无索引而不便彻底解决。实际上,无论什么古籍,其txt纯文本型内容绝大多数是公开的。影印的意义就是传播美术内容,说白了,其实就是他的字体。那么,与其图像处理后影印,不如再加把劲,做成字库翻印。做字库与仅做图像处理相比,初期难度确有增加,旦应当看到,做字库是在图像处理后的附加处理(对原图进行了分割、索引),难度与图像处理相较,并未大增。况且只有通过字库制作,才可以彻底解决修补残损、校勘讹错、增加标点、修改版式、以及还有一个可以重复使用的字库,折算下来,并不是无谓增加劳动,是有回报的。
   第四,国人阅读的当代文字,都经过了“标准化”(《中国语言文字工作法》)。作为现代出版,尽管是古籍翻印,随时也有面对各种异体字,因不同对象而进行不同程度“纠正”的需要,否则可能会引发古籍本身传播困难或产生更多迭代衍生问题。理性告诉我们:因时因地适当规范古籍用字,对我们文化的传承最有利。怎样处理?无论是修、改、统一化、简化、规范化,无论怎样处理,只可能在字库层面完成。影印古籍或许可“挖补”,但若纠偏整本书的异体字,似不大现实。只有在古籍的字库级翻印的基础上,该项工作才能够达成最终自动化完成。
   第五,中文是大字符集,所以现代中文的字体行业一直是印刷业中的关键行业,也是一个大行业,因为字体承担着信息传播的重任。尽管字体经过了千年的运用,最终归结在宋体字上,但到数字化的今天,字体制作的技术难度降低,艺术难度提高。哪里是中文字体之源?古代刻本之中。我们一直说对于古人的东西,不仅要继承,更要发展。对于古籍字体,现代人无论是在手书上还是在刻板上,都已不可能达到古人水平了,那么我们应当怎样继承和发展?利用现代电子技术,将其转为字库,这是最基本的功夫,要不能解决“源”和“流”的关系,字库行业没方向。其次,我们通过对已有字库字体的改造,从而达到高于古人的地步。这或许就是我们这一代人对中国文化所应作出的贡献吧?从现在图像处理的技术发展水平来看,对于位图技术处理的技术手段开拓几乎已经穷尽,而对于矢量格式的处理才刚刚开始。对于汉字来说更如此。作为字库级翻印,我们首先面对的是原著的刻字,原著书法已不可知。作为人为手书、手刻,个别字难免不规整或不好看,当然,或许这也算是原著风格之一。但是无论如何,通过现在数字技术,我们才可能做到对字体整体的彻底“乌方光”(边缘平滑顺畅,下笔驻笔处棱角分明)。这是采用影印技术无法想象的。
   第六,应当说,现在的古籍复制,有些地方在走回头路,居然真想回到当初的雕版印刷方式。多数人承认,现在我们的手工技艺水平已无法和当年相比。当然,如果仅是作为一种非遗保护,无可厚非。但若作为针对还有现实价值的古籍,则必须采用现代电子技术,而不是开倒车,走回头路,那完全没前途。先不说制作水平已达不到当初水平,其实宋以后就鲜有达到者,即便靡费巨资及人力物力达到了当初水平又怎样?一块木板又能印多少次?市场价值在哪?怎样定价?可持续发展吗?采用现代电子技术,制作字库,这本身不仅是一种在原有基础上的复原,也是我们现代人所能够达到古人、超过古人所应当采取的做法,是古为今用的必由之路。
   第七,众所周知,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与通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核心地位的书法日趋衰落,已衰到进入“非遗”的地步。这种衰落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用得越来越少,现在写东西都用键盘敲,几乎无人再用笔写;二是作为信息交流,能见到手书的地方也越来越少,各种用于公共传播的东西鲜有以书法形式进行了。图书更不必说。但是当有了字库级翻印技术之后,情况会向着中文需要书法的方向改变。譬如某些中国文化中的传统经典(包括各种佛道经书之类),往往希望典籍更接近书法韵味。有了古籍字库,才用可能选用之。
   很显然,字库级翻印古籍是古籍翻印的一种高级方式。它将古籍从影印的整幅固定的对待和排字弥消古籍艺术韵味中剥离出来,还原中文纵向序列化且具有艺术特征的排列方式。当然,这不仅只针对古籍,对其他有书法性质的中文著作的排版出版也同样有效(譬如名人手迹、书法佛经等)。现在看,这种方法初始阶段似乎更适宜出版高级印品。
   由于中文是世界上唯一真正的大字符集字体的性质,决定了过去几千年的历史一直体现着中文一个十分明确的性质:中文超级稳定。这种稳定不仅体现在其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维稳的基础,也体现出中文的“物理”稳定性。这种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文字,必然具有多方面的适应性。计算机技术袭来,我们沿用了活字时代对字体的认识,全盘接受下来,没出什么问题。但中文能适应ttf字库,并不代表ttf字库可以全面适应中文。当西文技术应用到中文书法艺术时就出了问题。我们必须看到这个层面,解决问题也要深入到这个层面。我们作为中文字体的传人,应当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使命。认识到,保护好。